当前位置:
首页 > 展会资讯 > 展圈展事 > 名家名言

张凡 | 汉蓉“对标” 会展业不可不察

来源:张凡的会展洞察 作者:张凡 时间:2017-03-27 09:07:05

武汉市与成都市“对标”已是常态。

据湖北日报集团旗下的《支点》杂志披露,武汉市统计局每季度都要对比两市的主要经济数据,上报市委市政府。而在成都市发改委内部的记事板上,每季度都有武汉经济数据的信息。

汉蓉“对标”为那般

汉蓉两市在经济发展上的“对标”,窃以为大体基于六方面因素:

一是,两市均为内地省会城市,一在中部或华中地区,一在西部或西南地区。

二是,两市常住人口都是超千万人的超大型城市。2015年,成都、武汉常住人口分别为1,442万人和1,033万人。

三是,两市经济体量旗鼓相当。近十年来,武汉与成都的GDP相差无几,且相互交织领先。这说明两市的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相近。2015年,汉蓉两市均跻身国内GDP超万亿的城市之列,分列国内城市GDP排序的第八位和第九位。

四是,两市产业结构类同。武汉市一二三产业占GDP比例为3.31%、45.68%和51.02%,成都市为3.52%、43.73%号52.81%。

五是,两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略有差距。2015年,武汉、成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,478元和28,850元。但印象中,成都人的消费水平高于武汉人。

六是,两市都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。

此外,新中国建立初期,武汉、成都分别是中南大区和西南大区的首府,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曾在武汉和成都分设中南局和西南局。这也许是两市“对标”背后所隐含的政治历史情结。

从会展业看汉蓉发展环境

会展业是城市化的产物。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城市的综合实力,尤其可以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。

作为省会城市,且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,武汉与成都包括人文气质在内的城市环境各有特色。但从会展业角度细加分析,成都在许多方面优于武汉。

| 气候条件 | 成都优于武汉。其位于四川盆地,全年气候湿润。而武汉冬冷夏热温差两极。成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缩短展览淡季。

| 交通条件 | 武汉优于成都。但成都空运水平高于武汉。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航线达89条,是武汉天河机场的3倍。成都民航旅客年运量超过4000万人次,而武汉只有千余万人次。航空优势对于国际会议十分重要。

在高铁时代,由于武汉地理居中,许多观众去上海、广州参观展会往返便捷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,武汉的展会需要和上海甚至广州的同主题展会竞争。而成都偏居西南,观众一般不会远赴上海、广州观展,故而本土展会易于发展。这是成都展会主题多于武汉,同主题展会规模大于武汉,以及跨国展览公司在中西部布局首选成都的原因之一。

| 旅游业水平 | 成都及其周边旅游景点丰富,看熊猫、品川菜、赏川剧、逛宽窄巷子、游览武侯祠、杜甫草堂,或前往青城山、都江堰、乐山大佛、九寨沟、三星堆,游客在成都过夜消费旺盛。而武汉市内景点少于成都,加之带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项目开发不够,过夜消费的游客数量有限。会展受众去成都,除了参加会展活动,游览休闲是重要选择。

新闻图片1.png

| 开放程度 | 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,成都有近300家,武汉只有200家。

在外交方面,成都有16个外国领事机构,武汉只有6个。成都是外国政要访问中国除北京、上海之外的第三或第四个选择的城市(另一个城市是西安)。

成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,对于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。英国首相卡梅伦、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曾在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附近的餐馆用餐,以致演成“卡梅伦餐”、“默克尔菜”的餐饮招聘招揽顾客。由此可见成都会展小区国际化服务配套的完备程度。而武汉没有这样生动的故事好讲。

从城市形象看,舆论普遍认为成都好于武汉。据2015年“中国国际形象***城市排名”榜单显示,成都仅次于上海、北京,居全国第三,而武汉排名为第二十三位。

汉蓉会展业的历史与现状比较

从历史看,武汉会展业的起步大大早于成都。

武汉会展业发端于清末的“洋务运动”,有“驾乎津门、直逼沪上”之势。新中国建立之初,武汉是内地唯一建有现代化展馆的城市。

改革开放后,武汉与成都会展业的发展虽进入同一起跑线,但因武汉展馆条件和地籍从业者较多,成都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远逊于武汉。

进入新世纪,成都会展业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,我认为有三:

一是,2004年在城郊结合部建成12万平方米(室内可供展览面积)大型展馆(成都世纪城展览中心),2006年邻靠展览中心建成大型会议中心以及配套的四星级酒店(成都娇子国际会议中心及洲际假日酒店)。此举令成都会展硬件设施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在中西部地区首屈一指。

二是,2003年成立成都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,是全国省会城市政府中较早设立的会展业行政主管机构。2010年,市会展办改称市博览局,属国内首创。

三是,2011年成都市政府设立扶持会展业发展的专项资金。据悉,目前该笔资金每年的总额已逾亿元人民币。

以上因素之所以关键,乃从硬件设施、行政管理和政策引导三方面综合发力,且相辅相成,弥补了短板、朔造了机制,注入了动能,故而有效营造了成都市会展业的发展环境。

此外,世纪城展览、会议中心、酒店项目的建设,采取商业化方式进行地产开发,实现了会展业与商贸、居住、旅游等功能的融合发展,开创了城市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的“成都模式”。之后,各地纷纷效法,现已成为国内大型会展场馆建设的主流模式。

2000-2010年,是公认的中国会展业发展的“黄金十年”。成都的作为恰好抓住了发展机遇。

反观武汉,硬件的制约错失了发展良机。1995年,市政府以危房为理拆毁了武汉展览馆(新中国建立后,在上世纪50年代新建了4座大型展馆,只有武汉展馆被拆毁),致使初兴的会展业遭遇困境。此后四年,展览不得不在体育馆、航运码头客运厅以及临建性质的展馆举办。2001年在原址新建投用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,采取多层建筑设计,展厅中多有柱子,一层室内可供展览面积仅1.2万平方米。武汉新馆投资8亿元,成都新馆投资10亿元(不含会议中心及酒店),但两者的使用规模和功能不在一个水平上。

在行政管理和政策引导的力道上,武汉也落后于成都。武汉市会展办公室至2011年才告成立,次年才设立发展专项资金,据悉年资金总额只有2000万元。

到2012年,成都的展会数量达154场,展览面积达271万平方米,而武汉分别为109场和102万平方米,差距历然。由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投用,到“十二五”期末的2015年,武汉与成都的展览面积指标才重新接近(分别为307万和314万平方米),但武汉展会的平均规模为0.9万平方米,成都为1.6万平方米,质量落差仍然明显。

在会议业方面,国内外大中型会议纷纷前往成都举办。“《财富》全球论坛”2013年登陆成都成为标志性事件,全球五百强企业高层赴蓉与会乘坐的公务机就达68架。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(ICCA)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的排行榜中,成都以13场会议位居第六位,而武汉以9场会议位居第九位。

会展业“对标”有益城市发展

汉蓉“对标”,旨在竞争发展。武汉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“拼搏赶超”的号召,要求强化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、“慢不得”的危机感和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 。“对标”会展业应是汉蓉城市“对标”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新闻图片2.png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动力依然充沛,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。武汉需要虚心学习成都经验,在中部地区会展业中扮演“大哥”角色,努力成为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。与此同时,要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、下功夫,促进展览业与会议业、会展业与服务业、会展业与相关产业(如文化、旅游、科创产业)、会展业与城市经营等各个层次、诸多方面的融合发展。

责任编辑:高乐

京ICP备18043816号-1
版权所有 供应商网(www.gys.cn)